0831生物医学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2021年度)


一、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团队建设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公司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围绕“立足现代生物工程与医学技术,瞄准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定位,形成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医疗仪器三个优势方向,新增智能医学诊疗、新药物与新材料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学校成立了医工交叉研究院,以交叉学科为支撑,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在创新生物医用材料和细胞医药等领域形成了医工交叉学科特色与国际领先优势,高端医疗仪器研发也引领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居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201-300位。在“材料生物学新理论与新型医用材料微组装、功能及机理”、“细胞医药创新与再生组织工程产品修复和功能重建”、“分子水平多模态新型成像技术、智能脑机及康复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特色鲜明,成果显著。

本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协同,服务三全育人,培养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在2020-2021年内,本学科所在学院在校研究生有2017级研究生112人,2018级研究生115人,2019级研究生111人,2020级研究生109人,2021级研究生113人。本学科2017级研究生11人,2018级研究生15人,2019级研究生13人,2020级研究生18人,2021级研究生9人。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招生24名,研究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4人,公司优秀毕业生2人,每年有10%和30%以上学生分别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20%以上应届毕业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就业率100%。研究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

学科高度重视优秀人才引进,学科共有31名专任教师,年龄梯度合理。包括有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973首席1人、国家优青1人。40%以上专任教师最高学历为工程学科,45%以上专任教师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历。骨干教师主持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均9.8次/年,专任教师参加国内会议人均1.3次/年。学科点已建成生物医学成像、生物信息、医用材料学等综合实验中心平台多个。与爱尔兰科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等建立了紧密国际交流。也与7家在沪医疗机构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本学科所在学院始终坚持“抓好党建促中心,立德树人守初心”的工作理念,将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上,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各党支部紧跟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安排,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等理论学习教育;通过党史知识竞赛、参观参访红色基地、红色观影等丰富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党性、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公司党委积极促进师生党支部联动,党建工作与育人育才深度融合。推进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组织师生党员共同开展参观实践、理论学习,邀请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代表讲述科研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为师生交流搭建平台。师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抗疫过程中主动前往一线担任PCR志愿者、校园疫情防控志愿者等。近年涌现出多名研究生优秀党员先锋、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

三、公司产品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

本学位点通过研究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变化,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本年度内共开设有24门硕士生课程。包括《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与系统》、《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等专业必修课,以及《现代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丰富多样的专业选修课。

导师选拔遵循公司相关规定,通过岗位设置、公开招聘、个人申请、分委会面试、思政审查等流程,均通过后报送学校审批。与此同时,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遵循《公司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和指导行为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制度,教育引导导师以身作则,重视学术道德培养,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因材施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科研人才。为了营造良好学风,本学科充分发挥导团队源优势,邀请院士、优秀青年教师为研究生做讲座,举办4期“公司生命医学大师讲坛”,旨在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在学术、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引领学生争先创优。学院重视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举办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专题培训,帮助导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除此之外,开展“研究生课程规范性研讨会”、“研究生课程论文规范性研讨会”、“学术写作规范”等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培训会,以及“研究生招生复试培训会”、“研究生过程管理考核办法宣讲会”、“师德专题教育动员会”等专题导师培训会。

公司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学院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遵循《公司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师沙龙与座谈、名师讲座、典型案例学习研讨、学科交流等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团队队伍力量雄厚,政治素养过硬,不存在教师因师德师风不正、违反法律法规、学术不端等被查处或通报的情况。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讲座,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开拓学术思维。在2021学年内,定期举办高端学术论文。鼓励研究生参与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如“IEEE医药与生物工程协会国际年会”、“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国际会议”等。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健全公司产品考核与分流淘汰机制,本学科所在学院沿用2020年7月发布的《最安全的网上投注平台公司产品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涉及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考核、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考核等环节,明确了每一个考核环节的时间节点、具体要求、组织形式等,并从发布之日起严格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整体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本学年学院严格执行研究生学位论文100%盲审、且在送审之前由学科组对相关学位论文集中组织预答辩,学生根据预答辩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而后再正式送审,学位论文整体合格率及优秀率明显提升。学位授予方面,学院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严格执行学位授予标准文件,切实保障学位授予质量及相关研究生权益。

贯彻执行研究生院培养办关于研究生奖学金评选的工作办法,学院有完善的研究生董事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做到奖学金评选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本学科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竞赛,例如“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一等奖,并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本学科依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重要平台,以及国家双一流学科、上海市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高峰学科、上海市创新团队建设,通过柔性、短聘等形式吸引了国内外信息领域著名专家,深度参与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包括Richard Goossens(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Jo M.P.Greaedts(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翁清松(台湾中原大学);左传涛(复旦大学);万遂人(深圳大学)。近两年,学科举办生命医学大师讲坛等学术报告30余场,邀请了张旭院士做“生物-信息技术交叉融合与健康医疗”,郭爱克院士做“求索大脑智慧原理,照亮类脑智能之路”,谭蔚泓院士做“分子医学力推健康中国”等报告,并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通过党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等重要契机开展研究生主题实践和学习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促进全面发展。本学科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主办学术会议、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活动、与其它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形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培养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提出和解决学科问题,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

通过加强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凝练学科亮点,定期召开包括生物医药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围绕培养体系或模式建设的研讨会。相关课程由高校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当,落实双导师制,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和优化内部资源,更多地为学生拓展外部资源和优质团队,在开放办学、合作办学中培养创新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本学科与哈佛医学院、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伯尔尼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紧密合作;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上海医疗器械股份、苏州欧圣电气和上海感信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华山医院、中山医院、长海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南通医院等建立了临床应用合作关系。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本学位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科交叉性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入在基础理论方面的原创性研究;(2)人才建设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国家级中青年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3)重大攻关项目的科研平台建设不足。

教育部和上海市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100%合格, 本学年学位论文校外盲评均分超过85分。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本学位点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和成绩,但仍存在发展不完善、不全面、不均衡等问题。具体待改进之处和下一步建设思路为:(1)尚未取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将继续坚持“立足现代生物工程与医学技术,瞄准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的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学科布局体系,积极做好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学位点建设。(2)在人才建设方面统筹部署,凝聚核心力量,力争建设一支科研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团队。(3)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设科技战略关键方向,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的培育、申报和遴选,提高原创性科研水平和数量,搭建创新科研平台。


地 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最安全的网上投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电 话: 021-66132665
邮 编: 200444

官方微信
扫一扫了解详情

      版权所有 © 最安全的网上投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